学术创业已成为孕育众多独角兽企业的一大沃土。 2021 年在全球孵化最多独角兽创办人的十家大学里,有七家来自美国,一家来自印度,以及两家来自中国内地。 同年香港有 18 家新晋独角兽企业,当中八家由香港不同大学孕育而成,成绩斐然。
我在 2018 年之前尚未听说「学术创业」这个词汇。 回想我在 2017 年获聘于香港中文大学后,便开始思考除了撰写学术文章 、科研出版物和教学之外,我的研究还能如何回馈社会。 由于我主力研究生物医学,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就成为我首要目标。
为了寻求单细胞基因技术的突破及针对其社会影响,我决定改变方向,从已研究逾十年的男性生殖生物学转为研究女性。 令我惊讶的是,很多女士并不知道当前的生育技术大受年龄限制。 由于卵巢排放健康卵子的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意味女性在 35 岁后将难以受孕,40 岁或以上的女士们的卵子的成功怀孕率更不到 10%。 有见及此,我提出有关延长卵子的寿命的想法,成功取得研究资金 。
在专家团队的努力下,我们成功创立「优殖」及研发创新的 EggCellent 技术,希望为数以百万 的女性解决卵子质素的问题,并为研究生和博士后学生带来发展机会。 我从未想过创业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是如此充满挑战性。 作为「优殖」的「大内总管」,我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撰写商业计划书、推销、市场研究和财务分析等各项技能,并要从外行人的角度展示研究成果。
大学及特区政府提供的创业支援为「优殖」的历程建立良好基础。 对于来自学术界的初创,寻找经验丰富且合适的专家与我们同行是成功的关键。 我非常感谢中大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创业项目加速总监朱瑞富(Jonathan Chee)的支持,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培训机会,例如提名我们参加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创业快线」初创培育计划。 他及后又为我介绍了种子轮资金Pentepebble 投资总监许安颂(Emmanuel Hui),为「优殖」带来业务运营方面的支持。 在特区政府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和香港科技园公司 (HKSTP) 提供的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Incu-Bio)的启动资金支持下,「优殖」的发展初见规模。
大部分学术初创只擅长提出优秀的技术方案,但苦于将其商业化,贸发局的「创业快线」初创培育计划正正能够协助学术初创改善业务拓展及建立人脉的难处。 在成为「创业快线」2022的优胜初创并获得尚乘蛛网生态初创大奖后,贸发局致力协助「优殖」与不同潜在商业伙伴建立联系,并支持我们参加不同活动及比赛,提升本地和海外的曝光率,是我们未来业务发展的一大助力。
由于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推出不同资助,我认为现在是迈向学术创业的最佳时机。 在整个学术创业过程中,我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培训经验,我从不后悔从商这个决定。 从中我广结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既有助我的专业发展,也能推动优殖成为下一家独角兽企业。